在老牌公链 EOS 启动代币兑换为「A」后的第二天,特朗普家族相关的加密项目 WLFI 突然大手笔买入。
5 月 16 日,据链上数据显示 WLFI 先是在 BSC 生态的 PancakeSwap 上买入了 300 万美元的 EOS,紧接着又在 exSat 生态 DEX 协议 1DEX 上,同样买入了 300 万美元的 Vaulta(代币符号:A)。
这波操作,直接把市场情绪拉满。从 EOS 到 Vaulta,这不是换个名字那么简单,而是叙事级别的升级。
诞生于老牌公链 EOS 基础上的 Vaulta,如今有了一个更明确的定位:打造面向全球用户的 Web3 银行业网络。说白了,它既是一个开放式金融平台,又是一个服务个人和机构的「区块链版银行操作系统」。
自从 Vaulta 宣布转型以来,市场反应非常直接。当整个市场下跌或横盘整理时,EOS 却大幅上涨。
这套系统的核心由 Vaulta 主网和 exSat 协议构成,未来还将整合更多原生组件,服务于真实世界的金融场景,从支付、托管到资产管理,目标就是做「链上银行的底座」。而为了让叙事落地,Vaulta 也做了不少动作。
Web3 Banking:从叙事空白到新一轮共识构建不同于过往牛市中 Layer 1 公链的风头一时无两,这一轮牛市里 Layer 1 公链赛道明显乏力,「杀手级应用」的呼声从未像今天这样稀薄。而与之相对,RWA(现实世界资产)叙事逐渐升温,加密与传统金融的融合也被推上新台阶。尤其是 2024 年年初,比特币现货 ETF 的获批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:传统金融资本终于大规模、有组织地进入加密世界。
这也意味着我们正处在个体金融需求爆发的前夜:跨境创业者用稳定币收款,独立站店主用 USDT 收单,社区运营者用钱包管理项目资金……这些变化正在悄然削弱传统银行的存在感,也在催生一种全新的金融形态:「口袋里的银行」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「Web3 Banking」正逐渐从一个模糊的概念,成为行业共识的新方向——它代表的不仅是对传统银行架构的重构,更是对资产托管、安全性、可组合性和金融中介职能的重塑。
Vaulta 的转型可谓踩在了这场叙事浪潮的节奏点上。
在这样的叙事推动下,越来越多的提供托管、借贷、清算和收益产品的服务商,如 Cobo、Matrixport、Sinohope 开始得到了更多注意力。这些平台的共同点是:它们不仅提供服务给加密原生用户,更在努力「出圈」,逐渐渗透到美股、黄金等市场,吸引传统金融的资金流与资产池。
与同类平台不同,Vaulta 聚焦成为传统资金「入圈」的合规管道,核心差异在于给用户更多选择权,Vaulta 是一个集成生态系统与操作系统于一体的平台,提供多样化的选项与服务,旨在让用户与金融机构能够便捷地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。
在 Vaulta 的网络架构中,有些用户或机构希望资产完全链上,有些则更倾向于链下管理,还有一部分希望链上链下结合,形成 CeDeFi(中心化与去中心化金融结合)的新模式,这些都可以位用户实现「选择权」。
Vaulta 的操作系统(OS)的核心优势在于:高可靠性:实现 100% 在线率(100% uptime);高度可定制性:支持 C++语言开发及虚拟链(Virtual Chain)基础设施;成本可预测性:提供极低且可预测的成本,支持系统大规模扩展。
此外,在产品层面,Vaulta 既提供链上收益选项,也支持 CeDeFi 模式,两者都能满足银行和机构客户的不同需求。Vaulta 产品的核心优势在于,首先通过比特币网关(Bitcoin
Gateway)连接比特币生态,其次通过灵活的产品设计为用户和机构提供多样化的选择空间。
更具体说,Vaulta 聚焦四大核心业务场景:财富管理(如链上资产收益增值)、消费支付(如稳定币交易结算、虚拟卡支付)、投资组合管理(如链上投顾、收益策略聚合)、链上保险(如针对托管风险的链上保单机制)。
举一个真实的使用场景:比如跨境独立站商家可以越来越多地绕开 Stripe 和 PayPal,通过 USDT/USDC 等稳定币,Vaulta 能帮助这类用户不仅收款,还可以将收到的资金转入链上收益账户,实现「边收边生息」的自动理财。
VirgoPay :打造 Vaulta Web3 操作系统的第一张「支付网」如果说 Vaulta 的愿景是构建一个真正链上、面向全球的金融操作系统,那么这场愿景的第一步,已经悄然落地——跨境支付网络 VirgoPay,即将在 5 月正式上线。
2025 年 4 月 4 日,Vaulta 宣布与全球综合数字资产服务商 VirgoCX Global Holdings(Virgo)达成战略合作,共同推出跨境汇款解决方案 VirgoPay。VirgoPay 将于 5 月正式上线,结合传统法币转账渠道与创新稳定币支付机制,并由 Vaulta 链提供底层结算与清算能力。
在这套体系中,Vaulta 不只是「提供 TPS」的底层链,更是成为 VirgoPay 网络的默认结算层——一个能支撑全球支付网络运行的链上银行级基础设施。
传统跨境支付依赖 SWIFT 网络或第三方清算机构,不仅费用高昂、流程繁琐,动辄数天到账的时间也让人望而却步。而 VirgoPay 将允许用户通过本地银行转账、电汇、信用卡,或直接从加密钱包充值,再通过稳定币桥梁在链上完成汇款与兑换,转账流程将从传统的「数天到账」,缩短为「几分钟完成」,而整体手续费预计将下降多达 70%。
支付流程如下:用户发起转账,选择本地法币或加密货币通道→系统通过 Vaulta 链完成近乎即时,低至「每笔低于一美分」手续费的结算与确认→收款方可在目的国选择首选货币提现,或直接保留稳定币。
这种「链下通道 + 链上稳定币 + 合规清算」的结构,不仅提升了支付效率,还有效规避了法币波动风险,提供了全程可审计的链上透明度。
与许多项目选择设立在离岸宽松司法辖区不同,Vaulta 的合规化路径始于战略选址。其主体 EOS 网络基金会注册于加拿大以及美国特拉华州——一个银行业监管成熟、金融基础设施完善的法域。加拿大不仅要求加密机构遵守反洗钱(AML)与实名制(KYC)规则,还提供明确的数字资产税收框架,这为 Vaulta 吸引传统机构资金奠定了基础。
合作方 Virgo 的牌照优势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路径。作为加拿大头部合规服务商,Virgo 已获得金融交易与报告分析中心(FINTRAC)货币服务业务牌照(MSB),并接入了加拿大本地银行清算网络。双方合作后,不仅仅是链上场景的对接,更是一场从合规出发、打通链下与链上的跨境支付系统重构。
这正是 Vaulta 和 Virgo 的共识:未来的银行,必须从合规开始做起,从支付场景真正服务现实世界。
VirgoPay 的第一阶段将在包括美国、加拿大、香港、澳大利亚、巴西、阿根廷在内的多个主要金融市场启动,后续还将拓展至南美、东南亚和中东等高增长的全球汇款网络。据预计,到 2029 年全球跨境汇款市场将突破 1 万亿美元,Vaulta + VirgoPay 的组合正是在为这片蓝海构建链上通道。
与传统 Web3 项目不同,Vaulta 并未急于铺设技术模板,而是从真实世界最有痛点的场景切入,逐步拼图式构建链上银行操作系统:VirgoPay 是 Vaulta Banking OS 框架下的第一个场景落地;通过 Virgo 的全球支付网络,Vaulta 的链将首次接入大量非加密用户;这不仅是一次产品合作,更是 Vaulta 从「L1 链」向「链上银行系统」转型的里程碑。而在 Virgo 的生态视角下,这场合作也意味着其稳定币支付能力将被正式嵌入主权链、成为区块链结算系统的一部分。
未来几周,Vaulta 和 Virgo 将陆续披露 VirgoPay 正式上线的时间节点,以及产品如何与 Vaulta 的 Banking OS 系统完成深度集成。
此外,Vaulta 一个更近的消息是:与 Ultra 建立战略合作关系。Ultra 是面向玩家、发行商和开发者的一站式游戏平台。这也意味着将为 Vaulta 的社区带来更多游戏和 GameFi(游戏化金融)机会。
未来,Vaulta 与 Ultra 将携手,加速打造一个全方位服务的平台,使数字资产能够在不同游戏之间实现代币化、自由交易与货币化,依托快速、低成本、且高度互操作的基础设施。此外,该平台还将支持去中心化市场、跨游戏集成与元宇宙银行服务,全面拓展数字经济的边界。相关阅读:《Vaulta 和 Ultra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,共同推动金融和游戏的未来》
Vaulta 不等于 EOS在这个世界上,比拥有一个难缠前任更揪心的事,是拥有一个作恶的「前母公司」。
回溯 Vaulta 的历史你会发现,EOS 的问题从来不是技术不行,而是权力错配:2019 年底,EOS 币价跌破 5 美元,次年最低跌至 1.8 美元,比历史最高点 23 美元暴跌超过 90%。在当时,超级节点面临生存危机、开发者流失、市场流动性枯竭时,EOS 生态最需要的是母公司 Block.one 的救援,但 Block.one 却毫无作为。
我们都知道的是,早期通过 EOS 的 ICO,Block.one 募集了 42 亿美元,成为加密史上最大规模的融资事件。按理说,这笔资金可以支撑 EOS 长期发展,扶持开发者、推动技术创新,让生态持续成长。当 EOS 生态开发者哀求资助时,Block.one 甩出 5 万美元支票——这笔钱还不够支付硅谷程序员两个月的工资。但据最新的海外媒体报道,Block.one 的首席执行官 BB 大手笔地花费了 1.728 亿美元买下一栋别墅,几乎刷新了意大利房地产史上最高成交金额纪录。
比起 Block.one 的治理混乱更令人咋舌,Block.one 越来越像一个以 CEO BB 为核心的「家族企业」。妹妹空降当 CMO,其唯一可见的「政绩」是将 EOS 品牌色从科技蓝改成「更柔和的莫兰迪灰」;母亲执掌 EOS VC 风投基金,其领投的社交应用 Voice 上线一年用户不足 1 万,却耗资 1.5 亿美元。EOS 创始人 BM 在推特自曝「无权决策」,只能眼睁睁看着团队将资源倾注到企业级工具包 EOSIO——这个为沃尔玛等巨头定制的项目,与 EOS 主网毫无关联。相关阅读:《7 年后,42 亿美金史上最大融资项目宣布失败》。
2021 年,社区发起「起义」与「独立」,切断了 Block.one 的控制。「最早我只是一个帮忙部署主网的验证者,并不主导网络,只是社区里搞技术的一员。」但在目睹 EOS 就这样被搁置了三年后,Yves La Rose 成立了 EOS 网络基金会。
「刚开始的时候,我们甚至不拥有 EOS 的知识产权、GitHub 仓库,甚至社交媒体账号。这场品牌重塑,其实也是一场身份的夺回。」Yves La Rose 说道。
在这三年半里,Vaulta 一砖一瓦、逐步重建——加入的所有新功能、打造的所有产品,都指向一个方向:Web3 银行业。而拼图的最后一块,就是更改名称和代币代码。
这也就意味着,事实上,Vaulta 和早期的 EOS 以及其母公司 Block.one 没有任何关系,这是个是被整个社区一点一点从旧系统中剥离、重构出来的「孩子」。Vaulta 是 EOS 网络基金会领导的战略重塑的结果,如今 Vaulta 基金会继承了 EOS 网络基金会,作为一个独立的、社区驱动的组织继续使命。
Vaulta 不是旧瓶换新酒,也不是「EOS 的延续」,而是「Web3 银行业的起点」。Vaulta 的故事,才刚刚开始。
网友留言: